家政服務部
0551-62608380 62606562
62609159 62608383 62608491
母嬰護理部
0551-62608135 62608385
育嬰部
0551-63468543
回訪部
0551-62608381 62608915
新生兒護理知識,99%的月嫂都在轉!
剛出生的新生兒,免疫系統不健全,護理起來難度很大,如何從飲食、護理等各方面正確護理呢?小編總結了非常全面的護理寶寶知識,月嫂、育兒嫂們都看看吧! 新生兒出生后要盡早且盡可能多地吸吮媽媽乳房,吸吮越早、吸吮越多,越利于乳汁分泌。此間,不要給孩子大量喂水,但應監測體重變化。生后幾天的嬰兒,只要每天能接受至少8次喂養;每次喂養時能聽到孩子吞咽的聲音;每天能見到嬰兒排尿,顏色不是粉紅色尿酸鹽結晶尿;排便是黃色或淡黃綠色便;出生后體重下降未達出生體重的7%,就說明媽媽乳汁已充足,應堅持純母乳喂養。如果必須添加配方粉,應是每次母乳喂養后添加。 喂養嬰兒不是定時喂養,應按需(饑餓需)喂養,不要擔心健康嬰兒睡覺期間會出現低血糖等問題,但早產兒、低體重兒需注意。應逐漸養成嬰兒夜間逐漸睡長覺的習慣。剛出生的嬰兒,需求喂養沒有規律;大約兩周后逐漸形成2-3小時為周期的喂養。 嬰兒清醒期間,喂養間隔會短;睡眠時喂養間隔會長,每日7次喂養為宜。提到嬰兒出生后第一口應接受母乳,很多家長就抱怨這是不可能的,因孩子剛出生,媽媽還沒母乳,孩子餓了怎麼辦?其實,正常嬰兒出生后體內儲備的能量會堅持2-3天。 剛出生嬰兒多哭鬧,是為了促使肺內液體回吸收,因胎兒肺內充滿液體。生后哭不一定是因餓,而是因肺內液體還未排凈,需要"哭"來增加呼吸。出生后體重下降>出生體重的7%才需額外添加配方奶。嬰兒生后應盡早吸吮媽媽乳房,可刺激乳房盡早產生乳汁,也可以請專業催乳師催乳下奶。 寶寶睡覺要及時給小寶寶翻身,剛吃完奶側臥位,半小時后建議再翻身。母乳成分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,所以母乳喂養兒的大便多偏稀,而且次數也偏多。這種現象不屬于腹瀉,是正常現象。寶寶吃飽了嗎?書上,網上,還是經驗上,對嬰兒進食都有推薦量,但并不意味是必須遵守的"法定量"。每個孩子有著自己的實際接受量,衡量進食量是否合適的標準,應是孩子每次主動接受量,進食后舒適度,排便狀況,更重要的是生長結果。只要自主進食后,無不適且生長正常,就說明此量嬰兒可接受。 只要每次喂養能自然間隔到2小時左右,就說明孩子能吃飽。嬰兒饑餓的早期表現是動作增多、逐漸不安,然后才是哭鬧。若突然哭鬧,可能與腸脹氣、排尿便等有關。嬰幼兒知道飽嗎?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得不夠多,稍微吃多點又怕積食。孩子知道"飽"和"餓",新生兒都是如此。 吃飽后偶爾有吐奶或嘔吐現象,屬發育中正常現象。若常出現,屬胃食道反流,應咨詢醫生。僅為預防正常溢奶或偶爾嘔吐就限制進食量,不可取,每次喂奶/飯,要讓孩子吃飽。從新生兒開始,孩子就能夠知道 "餓"和"飽"。家長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,當發現孩子出現動作增多,精神不集中,就意味著孩子餓了。當孩子拒絕進食時,就可認為孩子飽了。讓孩子多體驗 "饑"和"飽",對養成良好的進食非常有益。 給新生兒拍嗝,對絕大多數新手父母是件難題。如果家長對抱孩子還沒有經驗,給大家一個小推薦。大人躺在躺椅上,身體與地面大約呈45度角。孩子吃奶后趴在大人身上,頭部稍高出肩部,以免窒息。大人可以輕拍或撫摸嬰兒背部,即使不去撫摸,幾分鐘內孩子就會打嗝,這種方法應該簡便、安全。 拍嗝新手父母通常沒有經驗,加上新生兒都很軟,拍的時候需要把寶寶豎起來難度比較大,大人抱的時候一定一個手拖pp和腰,一個手拖著脖子,防止腦袋亂晃。孩子吃完奶后,先平著抱會,之后慢慢立起來,可以讓寶寶的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,立一會兒通常自己會打嗝。實在不打嗝,用手做成中空的形狀,輕輕拍后背。或者再把孩子放平一會兒,再立起來。這個需要反復練習,才能掌握竅門,如果不拍出來,孩子很容易溢奶。 嬰兒有溢奶現象,多是生理性食道下端和胃賁門口比較松弛,在腹壓增加時出現的返流現象。多不需特別治療,幾個月內逐漸減輕直至消失。但在溢奶期間,可將床面變成15度的斜坡,選擇側臥可有效減少溢奶。注意:不是枕高枕頭,而是全身,最起碼是上半身在斜坡面,才不會對脊柱產生不良影響。 是否應給小嬰兒,特別是新生兒天天洗澡?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。與家長的經驗、室內溫度等因素有關。但有一點需提醒家長,嬰兒皮膚嬌嫩,洗澡時不要頻繁用浴液。用溫水洗澡,1-2周使用一次浴液!每天給寶寶洗澡并不麻煩,但是也要注意局部的清洗,包括小pp和脖子下面,尤其是小pp,每次拉粑粑之后,用棉紙巾打濕后拎干后從上往下擦,女寶寶千萬注意不要把粑粑粘到前面的地方,之后用清水洗pp,洗完后用紗布沾干晾一會,保持pp干爽就不會紅pp的。注意不要使勁擦pp 并且給寶寶洗澡時避開肚臍的地方,洗澡后用醫用棉簽消毒肚臍周邊,晾干再把肚子那兒的扣子扣上,注意千萬不要把結痂的地方碰掉。 以上寶寶護理知識各位育兒嫂姐妹們記住了嗎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