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政服務部
0551-62608380 62606562
62609159 62608383 62608491
母嬰護理部
0551-62608135 62608385
育嬰部
0551-63468543
回訪部
0551-62608381 62608915
寶寶厭奶怎么辦?合肥月嫂告訴你這幾個方法!
喂養寶寶的過程中,厭奶是一個很常見又很令人困擾的問題。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深有體會: 醒著不肯吃奶,要睡覺了迷糊了才吃;白天吃得很少,晚上頻繁醒來要吃;吃吃停停,還很容易因外界干擾(比如有人走動、有其他聲音)而停止吃奶;甚至看到奶頭就哭,橫過來抱就打挺,硬塞給他喝的話會吐奶…… 這種情況在4~8個月的孩子中比較常見,醫學上稱之為“生理性厭奶期”。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,一般都發育正常、精神狀態也不錯,只是吃奶吃的少了。持續一個月左右就會恢復正常的食欲,所以寶爸寶媽們不必擔心。 應對寶寶厭奶的方法 1、安靜狀態下喂奶 各種響動都會讓寶寶分散注意力,停止喝奶。因此在喂奶時最好到另一個房間,關掉電視、音響,喂奶的人不要隨身帶著手機,家人不要隨意在寶寶身邊走動,讓寶寶在喝奶時專心,不被其他人或聲音打擾。晚上喝奶時,把室內的光線調得暗一些。 2、不宜隨意更換奶粉或牛奶 如果寶寶平時所喝的奶口味或成份忽然被更換了,容易引起寶寶拒絕喝奶的行為,所以如果要給孩子換奶,須采漸進式的添加方式(每天半匙添加新奶粉直至全部更換為止)。 3、長時間喝紅糖水 紅糖水我們一定不陌生了,活血化瘀,在經期我們也離不開它。以至于有些產婦在坐月子的時候一個勁地喝紅糖水,認為能夠活血化淤和補血,促進產后惡露排出。 紅糖水確實是產后的補益佳品,但也并不是喝得越久越好。如果喝紅糖水時間過長,就會使惡露的血量增多,造成繼續失血,引起貧血。通常來說,產后喝紅糖水的時間以7-10天為宜。 4、不能吃鹽 產后不能吃鹽,這應該是小編聽到的最可怕的事情了。但其實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! 有些產婦擔心在產后吃鹽會水腫嚴重及增加腎臟負擔,不利于身體恢復,所以她們總是吃很清淡的飯菜,甚至一點鹽也不放,這樣的效果是適得其反的。 確實如果產婦坐月子期間吃鹽太多了,不僅會使得產婦身體多余的水分無法排出體外,還會增加產婦腎臟負擔,水腫情況會變得更加嚴重。 另外如果攝取太多鹽分,會使得奶汁含鹽量也會增多,當寶寶喝了鹽分過多的乳汁,也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。 因此在月子期間,產婦飲食應注意清淡少鹽,但是不能不吃鹽, 因為,產婦在月子里出汗較多,乳腺分泌也很旺盛,體內容易發生缺水,不利于體力盡快恢復。 如果鹽分攝取太少,就會影響產婦身體內的鉀和鈉離子的平衡,從而出現一系列的不良癥狀,如低血壓、暈眩、惡心、四肢無力、體力匱乏以及食欲不振等。 另外還會影響產婦乳汁的分泌,所以月子期間食物之中還是要適量加鹽調味,能增進產婦食欲,以及促進乳汁分泌。那如此重要的月子期,正確的飲食習慣應該是哪些呢? 正確飲食習慣 1、忌吃硬、咸、生冷食物 月子里的飲食跟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是很不同的,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一些硬生冷的食物是一定不能吃的。 如果吃的過硬,而且產婦在月子期間的運動量是很少的,就會導致消化不良。同時對牙齒也不利。 冷的食物也不能吃,要多喝一些溫的白開水,避免冷飲。 2、適當控制攝入熱量 許多新手媽媽,尤其是年輕媽媽,常常為了能夠快速恢復身材,而過度控制飲食的攝取量。 對于月子里的媽媽,尤其是進行哺乳的媽媽,應該保證足夠熱量的攝入,哺乳的媽媽每天應比正常的女性多攝入700卡的熱量。 3、保證補鈣補鐵的食物攝取量。 新媽媽因為在孕期和產程中會丟失大量的鈣和鐵,應該保證每天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鈣和鐵,每天鈣的攝取量應不少于1000毫克,鐵為24毫克。 4、喝奶前讓寶寶安靜下來 處于生理性厭奶期的寶寶,活潑好動,對世界充滿好奇,但在喂奶前半小時,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(比如游泳、跳等)。讓寶寶以一種平靜的狀態吃奶,會更容易吃下去。 5、喂奶時要有眼神交流 媽媽的情緒要放松,如果媽媽緊張、焦慮,寶寶會有所感應,從而也感到緊張,影響吃奶。如果在吃奶的時候,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,寶寶會更專注。 6、加大寶寶的運動量 平時不要總抱著寶寶,也不要總讓寶寶躺在床上,可以給他做被動體操,伸伸胳膊、伸伸腿的,有助于促進寶寶食欲。也可以使用一些工具,如嬰兒游泳池、嬰兒健身架、大龍球等;花一些時間用在寶寶的運動上,也能讓寶寶有吃奶的欲望。 7、留意奶嘴的設計 有的寶寶厭奶可能是因為奶嘴的口徑大小不適合吸吮,使他無法順利喝奶。測試奶嘴口徑的方式為,把奶瓶倒過來,標準口徑的牛奶會成水滴狀陸續滴出,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感,而引起厭奶的情況。 8、室溫適宜 天氣太熱,寶寶的食欲下降,也會導致厭奶情況發生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使用空調給室內降溫,24~26℃室內環境會讓寶寶更舒服,另外要勤給寶寶洗澡,等寶寶慢慢適應之后,厭奶的情況就會得到好轉。 |